资讯导航
毛泽东三落三起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7-12-29 13:55:01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秋收起义后第一落
    毛泽东的第一落,说起来,叫人不能不遐想。1927年春夏,国民党突然对共产党翻脸,进行穷追猛打。一向怀有救国理想的共产党对此极其震惊和气愤,立刻决定通过充分发动工农群众,在城市实行武装起义,夺取全国政权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毛泽东自动请缨到湖南组织起义。然而,起义并不顺利,原想几路进攻长沙,可是起义没几天,几乎全部失利。这使毛泽东迅速明白了一个问题,国民党已经坐大,整个形势是敌强我弱,眼下不是什么继续暴动,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。
当然,他是否马上就明白了靠暴动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,似也不是那么明确,但有一点,他比较肯定,必须保存武装,必须先生存下来才能谈到其他。所以,几路起义军失败之后,毛泽东立刻做出决断,不再进攻长沙,拉着队伍上山了。
    上山,在当时来说,是惟一正确的选择,但中央则很难理解,乃至非常愤怒。认为他“停止长沙暴动”,是“放任工农革命军退走”,是“临阵脱逃”。共产国际的代表说得更严重,是“最可耻的背叛”。很快,毛泽东就被“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”,后来一传再传,又变为被开除党籍了。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一落。
    事后来看,当时在中央负责的同志,也都是一些革命青年,他们凭着一股坚定的革命信念,凭着对苏联十月革命武装起义道路的认定,以及对国民党政权的蔑视,一心认为通过发动一个个暴动就可以实现全国革命的胜利。那么毛泽东呢?他暴动一半,就领兵走了,自然就是他们眼里的“逃兵”。之后,随着一个个暴动的失败,人们才逐渐认识毛泽东是对的。
    问题的关键是,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保存了实力,搞出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成功案例,他不仅让一些起义队伍有了归宿,而且为众多的起义队伍提供了榜样,使中国共产党有了喘息和重整队伍的机会,否则中央精心策划的所有起义都会是惨痛的失败而变得无甚意义。
第二落:落选前委书记离开红四军
    毛泽东的第二落,情况稍有不同。这次的大落是红四军内部意见分歧的结果,与中央关系不大,但所争论的内容,也涉及一些原则问题。红四军的核心人物是毛泽东和朱德等,当时的分歧也主要产生在他们之间。毛泽东从未做过军事工作,甚至连军校也未读过,带兵打仗可以说是一个外行;朱德不仅读过军校,而且身经百战,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。而四军这支弱小的军队,既属于初创时期,又生长在国民党强大优势兵力的“丛林”之间,时刻都有被剿灭的危险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如何生存、如何领导、如何建设和发展,面临着生死的考验,一切都在艰难的起步与探索之中。
   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,远在偏远农村的四军,是由身居上海的中共中央指挥的一支军队,中共中央又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,四军的行动必须按中央的指示办事。毛泽东虽然初入行伍,但他悟性极高,在如何治军、如何带兵打仗、如何使红军发展壮大等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主张,并且常常是一些有别于中央指示的主张。
    当同志们向他质疑时,他总是以要从本地情况出发,要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指示为由,为自己辩护,这使认为应该坚决执行中央指示的同志心里总是不那么踏实。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却存在着毛泽东揽事太多、太有主见,常常听不进他人意见的情况,也让同志们感到郁闷。
    一来二去,加上中央二月指示的因素,再加上中央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,红四军内部的大争论爆发了。很快,毛泽东就成了少数,甚至刘安恭说他是“自创体系”,是“反中央派”。红四军党代表大会在选举前委书记时,毛泽东落选了。无奈,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,到地方工作。
    事后来看,当时的毛泽东、朱德、陈毅等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,谁的想法正确?谁更高明一点?一切都要由实践来检验。几个月后,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做出裁决,对毛泽东提出的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、关于红军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肯定。于是,毛泽东又被请回了四军。
    毛泽东立刻抓住这一机会,起草一个有3万多字的文件,交四军党代表大会通过,史称“古田会议决议”。这个决议,将红军建设的基本原则确立起来,成为中共建军的纲领,至今仍在发挥作用。近一年后,朱德坦然承认,这场争论,他是错的;毛泽东表示他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也有问题;各自都作了自我批评。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二落。
第三落:成为中央批判对象
    毛泽东的第三落,情况非常复杂,这一次主要是同中央的一些认识分歧,最根本的问题,是以什么方式如何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问题。到1931年底,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已发展到几万人,并建立了大片根据地。怎样才能夺取全国政权呢?中央的意见仍是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,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。毛泽东则坚持以“农村为中心”,实行“工农武装割据”,也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。那么这个争论,谁是正确的,是马克思主义的呢?
    这时在中央负责的是一些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年轻人,中央的同志理直气壮地认为,“山沟”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!
    毛泽东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,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。它虽与苏联的道路不同,却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、惟一能够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路。但中央的领导权不在毛泽东的手里,他越是坚持自己的意见,越是让人觉得他太固执,他已经成为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阻力。因此,毛泽东便成了中央批判的对象,被请出了红军,去做地方工作。用一句通俗的话说,边缘化了。最严重时,人们甚至不敢同他交往。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三落。
    1934年,红军被迫长征,在红军生死关头的时刻,毛泽东才又回到了军事指挥的领导岗位。有人说,历史选择了毛泽东,这个话是符合历史实际的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3-2020 井冈山坚定信念培训中心